最近,基孔肯雅热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大家视野里,好多人都很关心。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靠伊蚊叮咬传播。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,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,已经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,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,我国广东地区今年也出现了不少病例。
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,一般1至7天就会发病。发病时,症状还挺明显。一开始,会突然发热,体温能高达39°C甚至更高,还伴有寒战,有的持续3至5天就自行退热,也有人退热后1至3天又再次发热。关节疼痛也是一大症状,主要集中在踝、腕、手、趾等小关节,疼起来活动都困难。皮疹多数在发热后2至5天出现,四肢、躯干都可能出现,有的还会瘙痒。另外,还可能出现头痛、肌肉痛、口腔黏膜溃疡等情况。
基孔肯雅热虽然听起来吓人,但预防方法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防蚊灭蚊。蚊子喜欢在积水处产卵,我们要及时清理家中和社区的积水,像花盆托盘、花瓶这类容易积水的容器,要定期倒掉积水并清洗干净;社区的沟渠、下水道也要积极配合疏通清理,从源头上减少蚊子滋生。
户外活动时,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,还能在衣物和皮肤上涂抹驱蚊剂。家里可以安装纱窗、纱门,睡觉时使用蚊帐,给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防蚊空间。要是不小心感染,目前还没有特效抗病毒药,主要是对症治疗。比如发热就做好体温管理;还要积极预防脱水;发病后5天内需做好防蚊措施,防止传播给他人。
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,只要大家做好预防措施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就不用过于恐慌。要是有任何疑问,欢迎随时咨询东明县县医院感控办,我们一起守护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