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从2025年中国VTE防治大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 —— 东明县人民医院凭借在 VTE 防治领域的卓越实践与突出成效,被授予 “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优秀单位” 荣誉称号。医院党委委员乔增海应邀出席本次会议,并代表医院接受授牌,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医院 VTE 防治工作的高度认可,更标志着医院在血栓防治领域的综合能力已跻身全国先进行列。
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,是由国家相关卫生健康部门指导、国内权威医学机构牵头开展的重要医疗质量提升工程,旨在通过标准化建设、规范化管理与专业化培训,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建立科学、高效的 VTE 防治体系,降低 VTE 的发生率与致死率,保障患者医疗安全。该项目自启动以来,始终以严苛的评审标准筛选优秀单位,评审内容涵盖组织架构建设、制度流程完善、多学科协作机制、信息化管理水平、临床防治效果、患者教育普及等多个维度,此次东明县人民医院获此殊荣,是医院长期深耕 VTE 防治领域、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结果。
作为区域内重要的综合性医疗机构,东明县人民医院始终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,深刻认识到 VTE 作为临床常见的 “沉默杀手”,对术后患者、肿瘤患者、老年患者等高危人群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为有效应对这一医疗挑战,医院成立VTE 防治工作领导小组,构建了 “多学科协作(MDT)+ 全程化管理” 的防治模式。在组织架构上,医院整合了急诊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心血管内科、骨科、普外科、妇产科、麻醉科、检验科、影像科等多个核心科室的专业力量,组建了 VTE 防治多学科团队,明确各科室职责分工,实现了从患者入院风险评估、术中预防干预到术后监测随访的全流程闭环管理;在制度建设上,医院先后制定并完善了《VTE 风险评估与预防规范》《VTE 临床诊疗路径》《VTE 应急处置预案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确保每一项防治工作都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;在技术支撑上,医院引入了先进的 VTE 风险评估信息化系统,将风险评估纳入电子病历书写的必要环节,实现了对住院患者的自动化风险筛查与分级管理,同时配备了高清超声诊断仪、CT 肺动脉造影(CTA)等精准诊断设备,以及低分子肝素、新型口服抗凝药等规范治疗药物,为 VTE 的早期识别与有效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在日常临床实践中,东明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 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 的原则,不断优化 VTE 防治流程。对于新入院患者,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运用国际公认的 “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” 或 “Padua 风险评估模型” 进行个体化风险分级,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包括物理预防(如间歇充气加压装置)、药物预防(如规范抗凝治疗)在内的个性化预防方案;对于已发生 VTE 的患者,多学科团队会迅速启动会诊机制,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精准的诊疗方案,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、有效的救治。近年来,医院 VTE 高危患者风险评估率达到 100%,预防措施落实率超过 95%,VTE 发生率较往年显著下降,救治成功率持续提升,先后成功救治了多名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,为区域内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 “防护墙”。
此外,医院还高度重视 VTE 防治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工作,不仅定期组织院内医护人员开展 VTE 防治专题培训、病例讨论会与技能竞赛,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,还通过健康讲座、宣传手册、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,向患者及家属普及 VTE 的危害、预防方法与早期症状识别要点,提高公众对 VTE 的认知水平,形成了 “医患同心、共同防治” 的良好氛围。
此次获评 “全国优秀单位”,既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医院党委委员乔增海表示:“这份荣誉是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,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。下一步,东明县人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VTE 防治工作成果,持续优化防治体系,加强与国内先进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,不断提升 VTE 防治的专业化、精细化水平,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,积极推广 VTE 防治经验,为推动区域内 VTE 防治工作整体发展、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。”